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救治一重度急性呼吸窘迫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“近年来,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不断总结积累经验、学习前沿知识、提高医护本领。5年来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10余例,为更多重症患者创造了生的希望。”傅小云说。 此时,患者病情恶
“近年来,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不断总结积累经验、学习前沿知识、提高医护本领。5年来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10余例,为更多重症患者创造了生的希望。”傅小云说。
此时,患者病情恶化,双肺进展为“白肺”,呼吸机支持给氧浓度高达100%,指脉氧饱和度仍低于80%,随时有生命危险。
据了解,该患者因双眼视力下降,前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,该院眼科以“双眼眼视神经炎”收治入院进一步诊治。入院后,患者因持续高热、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,转入重症医学科一病区,出现严重呼吸窘迫、血压下降,生命体征极不稳定。
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傅小云组织团队连夜讨论,决定立即为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。历经多日治疗,患者肺部情况逐渐改善,病情日趋稳定。经过综合评估,救治团队为患者撤离体外膜肺氧合,拔除气管插管,患者度过危险期并转到肾内科继续治疗。
本报讯 (记者 吴杰 徐茂豪)近日,记者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获悉,该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运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(ECMO),成功救治一名年仅14岁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患者,这也是该科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成功的年龄最小患者。
为了避免患者器官受损,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立即为患者建立了人工气道,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、血管活性药物和冰毯物理降温,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等抢救措施。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,明确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损伤。
【来源:遵义网】
文章来源: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ykdxxb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608/1318.html